当前位置:首页 > 组织工作 > 乡村振兴 > 文章阅读
向家坝镇永安村:致富有“稻”!一粒小稻米,受益上千人
2023-05-25 编辑:水富组织部 [作者:向家坝镇 周洁]

  “金谷基地不仅能产粮,还带来了大量的游客,我抓住时机开了一家豆花饭店,现在既能种田又能赚钱,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孩子,这日子是越来越好啦!”永安村民唐正余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
 

 

  近年来,向家坝镇党委、政府整合资金600余万元,在永安村建设乡村振兴脱贫致富先导示范区,为打造组织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、市场化为一体的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奠定坚实基础。目前“永安金谷”基地每年可实现稻谷总产量1000吨以上,年产值达350万元以上,强化农户和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机制,大幅增加农民收入。

 

  打破自身“紧箍咒”转思想。一是党建引领选路子。因地制宜,因村施策,在“特”字上找出路,在“专”字上做文章。充分发动和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,以田竹党支部+集体经济公司+党员带动群众发展水稻产业,由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。二是成立强村公司。结合向家坝镇“三水一牧”发展定位,认真分析村内土地资源优势,实行“党支部+村级集体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成立永安社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,村民变股东。三是示范带动跨步子。组织党员外出学习、借鉴种植技术,引导党员率先带头发展,打消群众观望心态,群众见效自发种植,计划到2025年以核心区域1000亩集中连片绿色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为基础,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5000亩绿色水稻。

 

  打造产业“高产田”提产量。一是人才助力,势能变动能。以“万名人才兴万村”为载体,将昭通市农科院、水富农业部门专家“请进来”现场技术指导,组织种植能手“走出去”观摩学习,促进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提升,全面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。二是固本强基,“闲田”变良田。坚定不移打好耕地红线保护仗和种业翻身仗,开展稻谷试种推广,永安村党总支和村集体公司组织群众改造撂荒田300亩,2022年扩大基地面积1000亩,实现群众增收800万元。三是物理防控,青山变金山。基地始终坚持以生态优美、绿色环保为宗旨,采用物理防控措施,杜绝基地农药使用,统防统治稻田病虫害,保障金谷大米品质。

 

 

  打通产业“上下游”破销量。一是创新产销机制。以农户种→公司收→公司销的模式,村集体公司按照高于市场价的35%进行收购,统一加工、包装、销售,群众种植绿色水稻和种植传统水稻相比,每亩可增收800元。二是举办丰收节,邀电商直播。连续举办2届“永安金谷”丰收节,邀请水富市电商产业园的带货主播们到基地现场为“永安金谷”代言,极大提升了“永安金谷”大米的名气。三是奔赴广东博览会。2020年,“永安金谷”以水富市特色农产品的名义,参加广东省广州农产品博览会。四是上线“扶贫网”。2022年8月,驻村工作队持续发力,发挥自身优势,将“永安金谷”上架云南电网“扶贫网”,累计销售6吨1200余件。五是登台“全国优秀县长交流推荐会”。2022年9月,吴刚代市长在山东参加“全国优秀县长交流推荐会”时,以“金色水富、谷香三江”隆重推荐“永安金谷”。

 

  

 

  打造绿色品牌“经济效应”。一是抓认证品牌效应凸显。2020年永安金谷大米(一级、特级)成功获得国家“绿色食品A级”认证,成为云南省昭通市首个获得绿色食品大米认证的涉农品牌;2021年永安金谷大米成功注册“滇安云米”商标,形成具有品牌的绿色大米。 二是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。永安村因地制宜,依托有利地形条件,将集中连片的1000亩绿色水稻示范基地变网红打卡旅游景点,举办丰收节、乡村打卡等主题活动,打造具有特色农耕文化、梯田观光、稻田体验的乡村旅游,探索群众增收多渠道。 

滇公网安备 53063002000029号